
「 旋 境 」一种住宅类型的幻象重构
探索住宅空间的“奇观构筑”是我们工作室一直以来设计兴趣所在。在对每一个场地相应的场域特征进行类型化的梳理和研究后,我们认为,空间作为一种连续体的出现,能够感受到其内部及外部的连续和无限。
探索住宅空间的“奇观构筑”(Spectacle),是我们工作室一直以来设计兴趣所在。在对每一个场地相应的场域特征进行类型化的梳理和研究后,我们认为,空间作为一种连续体的出现,能够感受到其内部及外部的连续和无限。
我们根据需求定制出属于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,通过空间结构的再创造,赋予功能属性,营造出“景观化的室内构筑即幻象的世界”。
场地分析
Site Analysis
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东路地区,原始户型为常规的四室一厅,从空间分节来看,各房间相对独立,主室为入口室,四间室与主室统合相连,动线类型为中心强调型。
细碎且独立的房间状态加剧六口人居住场景的距离感,而过多的预设墙板阻断视线沟通,原本的户型状态无法与三代共居的日常需要相匹配。
改造后入口邻接最近的间室通过弧型墙体插入其中,统合成为新的结构类型,以回游穿越型动线连接各个区域,家庭成员各自拥有足够宽敞舒适的生活场景,三代共居的理念得以传递。
概念演示
Concept Demo
圆形自古以来都给予我们团圆美满的视觉联想,因此我们以圆形为基本型置入空间中,将其切分构建出大中小三个体块,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却又相互融合与构建,在空间中建立某种特殊的次序将其组织与串联。
由北至南指向老中幼三代各自活动区域,以弧线引导相应动线的同时,构成客餐厅结构界线。
“法则并非源于自然而是人类心灵的建构”,亲密关系的形成与关键纽带的存在密不可分,此方案的空间构成理念同样遵循情感逻辑走向。
我们试图于空间中心位置构建三代共居的情感桥梁,弧形轮廓中的切口设计,作为一家六口情感沟通的概念载体,由此产生的切口实现内外场景交互,成为共生相融家庭关系的结构表达。
主体视觉
Subject Vision
具体操作中,我们以空间营建的手法强调结构导向,创造出可同时承载待客、娱乐、用餐、休闲等功能的完全开放性公共空间。圆弧墙体以分隔餐厨与客厅区域,弱化固有的边界印象,是灵动独特的视觉存在。
由入口圆心处延展出三条不同半径的弧形,通过弧线引流构成三条不同的空间的指向性,其代表着一家三代共居的生活空间。墙体缝隙实现视线与光线双重互通,同时成为孩子们可任意穿梭游玩的奇趣场地。
空间说明
Space Description
玄关
从玄关进入,可以完整看到整个空间的色彩形态构成,正对的圆弧柱体被设计为玄关柜,便于日常收纳。
穿鞋凳由墙面延伸而出,延续弧形元素,是进入空间的过渡设置。
镜面元素的运用打通视觉空间,反射作用下从任意视角均可看到重叠掩映的结构层次,是三代共居理念的具象表达。
餐厨区
白色地面对应弧形吊顶形成开放式餐厨区域,浅色系运用呈现明亮跳跃的空间氛围。岛台加强厨房与餐区互动的流畅度,操作台面增加,烹饪与用餐场景融为一体。
选用深灰色的餐桌座椅与周边灰色区域形成呼应,岛台式设计解决一家六口用餐需求。顶部与墙体的镜面材质拉伸视觉空间,弧线得以闭合。
客厅
南侧客厅置入异型沙发,打破方正空间的秩序感,同时留出足够空旷场地以满足孩子们自由跑动的需要。
客厅视角看向北侧,沉静私密的灰调空间与象征活力的白调区域形成对比。
柜体电视墙提供储物功能,儿童房推拉门嵌入其中,门体闭合后窗框露出,视觉层次多样。
儿童房
弧形流线引入儿童房内,整体以木色为主,材质相对自然而柔和。
相对应的弧形吊顶划分出活动与休息区域,左侧衣柜内嵌入“活动仓”装置,景框设计描绘娱乐学习等功能化场景。
主卧
私密空间同样沿用木质元素,靠窗延伸出平台以提供梳妆、阅读功能,最大限度引入自然光线。
步入式衣帽间承载收纳功能,柜体内部暗藏灯带提升使用便捷性。
不规则球形吊灯是空间灵动的存在,暖光给予屋内温馨安静的质感。
卫生间
盥洗场景被单独隔出,镜柜延展视觉空间,三分离设计增强实用性。
卫浴部分同时设置浴缸与浴房,提升使用舒适感。
洗衣功能放置于次卫内部,旁边配备完整的操作台与洗衣池。
老人房
北侧老人房与主卧呈对称分布,内部为榻榻米设计,床头柜体提供强大的储物空间。
书房
书房隐藏于墙板之中,收纳杂物的同时还可作为临时客房使用。
写在最后
Conclusion
《旋境》的设计过程是一次去繁就简的构成研究,通过引入圆形概念的具象结构,梳理出三代共居场景的功能动线,彼此依托,相融共生。
项目名称:旋境
项目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东路地区
项目类型:平层住宅
建筑面积:145㎡
设计公司:戏构建筑设计工作室
方案主创:刘阳
方案深化:王丹 张艺馨
设计时间:2019年4月-2019年7月
施工完成:2020年4月
空间摄影:立明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