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户型
「 院居」老房院落内外的和谐共生
在北京,院子其实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场所。说它熟悉是因为记忆里,胡同的院儿总是伴随着居住和成长。说它陌生,是因为当代大都市化的高速建设背景下,院子已然很少有条件出现。在北京城市更新改造中,老破小依然是关乎普通人基本居住需求体面的问题。本案就是一户带有内院的一层老破小,我们通过设计改造使其更加适宜当代人们的居住生活。
「剧场屋」弧线语言打造家中剧场
古罗马剧场是根植于世俗文化的标志性娱乐建筑,多层拱券形成的半圆场地是其独特的建筑结构。而由于古罗马建筑“大”的特征,拱柱结构逐渐从支撑的功能性转向视觉装饰性。我们利用拱柱形式构造空间形态为居者创造了一个供其“自导自演”的生活剧场。空间与居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在二者之间的交流对话上,居者个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偏好编织成自我的生活语言,而空间构筑也要借助各种形态语言。此案中设计师引用“剧场”的概念与形式建立起空间与居者的对话媒介,使二者在相互关系中演绎彼此的个性。
「 幻 居 」科幻降临开启旧世界的重置
上世纪80年代的套型保障性住房不具备保存价值,并与现代生活方式逐渐偏离,既然如此,那就来场从1980-2080的科幻冒险…我们建造了一个太空舱般的奇幻场景,并运用大量人工智能产品为居住提供未来感,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造就是希望重置旧世界,让其被新文明征服。
「 旋 宅 」一种老旧公房的回旋再生
空间是动态的,而非孤立静止,旋转则是性质改变的开端。用“旋转”的方式,疏通老旧公房的局限,赋予空间流动性,并将光亮、趣味、情感、需求统统串联。
「 微 居 」一种极小户型的空间释放
麻雀虽小,但五脏俱全。极小户型住宅,一直是我们工作室较为关注的实验田。众所周知在小空间设计中其实较难出现特殊形式,因为功能需求远大于形式审美,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给出更多的空间可能。
「 徊 宅 」长屋公房的环状改造
本案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地区,业主是80后女青年。闭塞拥挤采光差是长条形住屋普遍存在的问题,不科学的格局规划让本就有限的收纳更加局促。而工作繁忙的女主人更希望,在结束一天的疲惫后,迎接她的是一间宽敞明亮的现代空间。
「叠 宅」一个局限空间的多维构想
本案位于北京朝阳区双桥的一个老式两居室。业主为一对80后夫妻,职业分别为程序员与游戏设计师,职业特性使得这对夫妻需要拥有各自的工作空间,整日与软件代码和黑夜相伴的他们,更希望在家中感受到阳光的明快暖意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